【對話張小倫】憑一口氣 點一盞燈 燃亮香港劍壇的亞運銀牌劍手
是英雄造時勢,也是時勢造英雄,7年前的廣州亞運會,改變了張小倫的人生,也改變了香港劍擊運動發展的走向。
電影《一代宗師》有「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的對白,而在香港劍擊界,曾經獲亞運個人賽銀牌的張小倫,就是這個「點一盞燈」的人,看著後繼者超越自己,他,不再孤單。
近年開始留意香港劍擊運動的人,對香港劍手的認識或許主要來自拿過亞洲冠軍及世青冠軍的「少年劍神」張家朗、全運會獲獎牌的「韓風美少年」崔浩然、女子重劍世界前10的江旻憓,至於曾經在亞運歷史性於個人賽獲得銀牌的歐倩瑩、張小倫,他們可能感到比較陌生,但正是這兩名如今在港劍隊已是「大師兄」、「大師姐」級的劍手,7年前在廣州亞運於個人賽打入決賽,令劍擊運動往後有飛躍性的發展、人材輩出,港劍隊如今也成為亞洲錦標賽6個團體賽項都取得獎牌的亞洲級隊伍。
張小倫以1面男子花劍個人賽亞運銀牌改變了劍壇,而這面銀牌亦改變了他的人生。「如果廣州亞運拿不到獎牌,可能我完了該屆比賽就選擇打工,可能真真正正地去了當廚師。」曾經去過學廚的張小倫,坦言當年「都係為左搏一個亞運會」:「如果亞運有成績,我就會留低打下去,若然沒有獎,我應該就放棄了。」回想當年,那面在準決賽力挫時為團體世界冠軍成員、中國劍手雷聲而入決賽,最終不敵韓國劍手崔秉哲而得的銀牌,張小倫還是會說「我有機會贏、就是爭少少」,但悔恨之情不多,反而更認識到該場決賽縱然輸了,但一面銀牌已是意義深遠。
「一個運動隊,本來可能平平無奇,每次成績都差不多,突然在一次大型運動會突出,可能開始會多人關注。」7年前,歐倩瑩與張小倫的個人賽銀牌確是港劍隊的重大突破,也成為隊伍更上層樓的契機,當年的港劍隊可不像如今有眾多全職運動員,但2面銀牌令更多本地好手願意投身全職行列。「有成績,劍手又有一定能力,自然有其他人想加入隊伍一齊打。」港劍隊、劍壇因此而改變,隨著對劍擊運動關注度的提高,更多學校願意向學生推廣,總會得到資源去宣傳項目,坊間也多了很多劍擊團體或劍會。「我見到的是百花齊放,整個圈子熱鬧起來,劍擊的氛圍、環境也好了起來。」張小倫說。
「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電影《一代宗師》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張小倫如今不再年輕,但當年的成就,卻令港劍隊不但後繼有人,而且成就更高。「廣州亞運之後,開始有更多人接觸劍擊,所以過了幾年就有張家朗冒出頭來。」2010年的亞運銀牌,2012年戰勝傷患後翌年在亞錦賽首獲個人賽銅牌、世界錦標賽打入8強、東亞運團體金牌,這些都是張小倫劍手生涯的高峰時刻,但中間經歷過嚴重傷患、背負著男花隊的重任、之後一段時間欠缺突破,他感到很累。「有3、4年我沒有太大突破,後面接上來的全職運動員不算多,此前又有一些師兄退役,只餘我和一班『細路』。」他不諱言在仁川亞運後想過「掛劍」。「個個都退下來了,如果只餘我一個去帶住幾個小將,好像『冇乜癮』。」
「好開心見到阿Nic(崔浩然)、家朗衝上來,我不會再孤獨了。」張家朗20歲前已拿過亞青冠軍、亞洲冠軍及世青冠軍,稍早出道的崔浩然也不乏佳作,張小倫的擔子卸下了不少,鄭兆康再度出任港劍擊隊總教練後,也勸他堅持多一個賽季,帶著年輕隊友們征戰。「現在是他們的壓力比我大了,我的心態是以團體賽為主,他們還要兼顧個人賽。」
肩上的擔子到了後輩身上,張小倫現在的任務是向他們分享自身經驗。「以家朗為例,大家認為他很厲害,當成績不好時大家就會對其表現有疑問,他還年輕,未掌握好如何調節心態,就如去年奧運後他表現一般,就是因為壓力太大。」看著現在的家朗,張小倫就如看著當年剛成名的自己:「以前什麼都不懂只知打比賽,到知道勝負會有人留意時,心態上會有變化。我會告訴家朗,打好比賽是你的目標、是你的功課,把它完成再想其他。」
今天的他,沒有了成績的束縛,站在劍道上只管放心打自己的劍,這又是另一個境界。「我毋需顧忌太多,對勝負也看得較淡。以前心態、動作都會好緊,怕被對手得分。」是不是傳媒筆下的「劍神」,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勝也好、敗也好,張小倫追求的是完全不會猶疑地出手,那就是好劍:「贏就贏、輸就輸,做自己想做、打自己想打的劍。」
以劍擊運動的成就論,張家朗比起張小倫已是過之而無不及,但說到薪火相傳甚至為後進開拓前路,後者的功勞也不應該被遺忘,那面7年前的銀牌,背後的意義已超過成績本身。「外界除了認識我,更加能認識到劍擊這項運動,從而有更好迴響,我已好自豪。」運動員生涯學到的,也成為張小倫未來堅守的信念。「成績好時,你會有好多幻想:想拿世界冠軍、想如何如何,但這都是空想,重點是你有沒有行動。只要付出過,不論結果好壞,你在經歷之中都能學習。」
「我付出過,對香港劍擊帶來一些改變,這個意義大於獎牌本身。」這是張小倫對自己由廣州亞運至今走過的路,作出一個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