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郭嘉諾】與父親永別後的決心 由希雲街開始的故事

matthewli @ UPower

香港足球隊教練團成員Kenneth Sir細個並唔係以足球員或教練工作為志願,咁佢擅長既運動係乜?點解會喺三十歲後先投身職業足球世界做教練界既「新仔」?等佢講你知

銅鑼灣希雲街、加路連山上的南華會,這一帶構成了郭嘉諾的回憶,只是這名帶領香港足球隊在第40屆省港盃重奪錦標的港足教練團成員,小時候卻是因網球技術出眾而聞名,30歲前的他從沒與職業足球世界沾上邊,直至父親離開後有所覺悟,決心要為香港「做多點事」、回饋成長之地,並且將在城市大學讀書時培養出的領袖才能、感染力發揮,將熱情帶給每位球員。

背後的舊樓,就是郭嘉諾老家所在 本網記者攝
郭嘉諾提供圖片

在聖保祿醫院出生、父親郭錦洪在南華會教波也曾於新法書院任教師,郭嘉諾的故事就是由加路連山一帶開始,希雲街更是主要舞台,結婚前他一直就在那裡居住,那條街正是已故體壇名人霍英東旗下的公司發展,不少球壇名人都在該處置業。昔日南華「四條煙」之一的莫振華就是郭嘉諾的鄰居,自小他就聽著球壇前輩們說往事,但是子承父業、克紹箕裘卻是在30歲前從未想過,父親多年來都只跟說「讀唔到書先踢波」,而網球才是他少年時代的強項。

家族與南華會甚有淵源,少年時代郭嘉諾已走過無數遍加路連山道 本網記者攝

母親曾是半職業球手,郭嘉諾亦具備網球手的潛質。「小時候我放了很多時間在網球運動上,在網球方面也出名聲。」曾是香港青少年前五名球手、與香港網壇名將余曉東同期的郭嘉諾,當年甚至是獲裝備贊助去出外打國際比賽,但漸漸地他對足球的喜愛超越了網球。

本網記者攝

「男孩子一定會喜歡踢足球,因為人多嘛。」他說,相比起一對一、即使雙打也不過四人參與的網球,足球動輒有十多廿人參與,「柴娃娃」、「兄弟幫」氣氛較濃厚,14歲開始他將專注力放到足球之上,先是投考愉園青年軍與黃耀富、吳家銘等球員結為隊友,之後踢過南華預備組並入選學界代表隊,但即便如此他亦沒想過要成為職業足球員。

本網記者攝

郭嘉諾中學畢業後以學生運動員身份入讀城市大學,之後再入港大修讀第2個學位,而大專盃、大學生聯賽就成為他球員生涯最光輝的日子,畢業後適逢港會再升甲組,原本只是試腳的卻獲現任港會營運總監施利邀請到港會主管足球部,少年時以體育公關工作為志向的他在崗位上表現出色,在港會工作7年獲選過年度最佳經理,甚至被視為施利接班人。

香港足總圖片
郭嘉諾(左) 香港足總圖片

「但是我的專注不在那裡(港會管理層),而是我覺得自己需要為香港這個地方做多點事,尤其是我自己家族(父親郭錦洪、伯父郭有、郭石)有足球運動的背景。」郭嘉諾透露,促成他改變是父親在2011年離世之後。「我記得有好多球圈前輩去到靈堂,每個人都跟說我的父親好好人,靈堂上放滿寫上致敬語句的花牌,我看到不禁想:是時候為這個地方做多點事了。」

郭嘉諾與父親郭錦洪在掃桿埔合照 郭嘉諾提供圖片

幾個月後,郭嘉諾選擇了「裸辭」,當時的他有點迷惘,只知想將過往所學,特別是在城大學到、關於無私付出和犧牲的精神去感染別人,而當教練是最好途徑,於是到了澳洲考教練牌,適逢太陽飛馬組軍他獲陳志康邀請加入,自此進入職業足球世界。

資料圖片

仍在港會工作之時,郭嘉諾已兼職香港青年代表隊助教,進入職業球圈後一直有為代表隊服務,近年更成為香港代表隊教練團成員,無論是領港足踢省港盃,還是此前領軍戰亞青盃外圍賽,他都著重團結,希望球員願意付出、犧牲,這與他的經歷有密切關係。

本網記者攝

「我以學生運動員身份入讀城大,學校為我們提供領袖才能、全人發展等培訓,讓你在團隊、領袖、溝通等範疇做得更好。我好感激城大給了我很多,學懂去付出、犧牲,知道如何去感染別人。」郭嘉諾在城大校隊當隊長那年,他就身體力行地付出、以熱血精神感動隊友,最終助城大相隔十年再度稱霸,如今,他在代表隊同樣以球員的投入程度為先。

本網記者攝

「有些球員可能覺得自己在球會有得踢,所以不太願意犧牲自己,有些可能因為在球會沒機會上陣而沒精打彩,所以我在大學時期所學到的就有用了。」執教時表現得投入、激動,郭嘉諾一如大學感染隊友拚搏之時,望能帶動代表隊球員發奮。「沒有太多球員由始至終都效力同一隊,但代表隊不是你要轉就可以轉,既然大家都在這個城市出生、長大,就應更加團結。」

本網記者攝

飲水思源,是郭嘉諾始終強調的事,而代表隊就是他回饋香港最好的途徑。「不論梯隊還是香港B隊,我都向球員強調身為香港人、土生球員,除了為自己事業打拚,更一定要回饋自己成長的地方。我亦希望感染到更多本地教練願意為香港付出、犧牲,而非一批批外國教練來去匆匆。」

資料圖片

無數足球人的事業可能是在30歲前、即球員生涯中至為輝煌,但郭嘉諾卻在30歲後才開始以足球為事業。「當年在港會我確看到未來的一番事業,倒是哪會有人30多歲才去當教練界的初哥?」選擇投身職業足球世界前正值女兒剛出生,郭嘉諾的決定甚至連妻子也不太支持,但本著相信自己的想法,他的教練路越走越清楚。

本網記者攝

「最好的付出,就是為你出生、成長的地方去做點事。」這就是郭嘉諾選擇的路。【馬菲爾】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