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吳偉超下集】第3次登陸再戰上海灘 吳偉超主理青訓與孫吉合作
曾經效力香港隊的中堅吳偉超掛靴之後,為何選擇上海作為新生活的基地呢?
掛靴並不代表足球生涯完結,只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離開東方龍獅之後,吳偉超決定新一頁以上海為基地,因為昔日的老隊友隨著時日轉變有所變化,昔日的弟弟孫祥現在已經是上海上港副總經理,哥哥孫吉開設的冠搏體育主力做青訓工作,甚至帶隊去到西班牙與華倫西亞合作,類似新聞只要上互聯網搜索便一清二楚。
揀選上海,因為阿超在上海有過太多好回憶。2005年踢上海中邦,2006至2008年踢上海申花,曾經在中邦和范志毅合作,申花的隊友是杜威及李瑋鋒,三位都是國內一等一的中堅。正是2005年代表上海聯隊友賽西維爾時成功看管巴西國腳法比安奴,輾轉令到阿超得到轉投勁旅申花的機會,而且可以和杜威及李瑋鋒的競爭之下都有正選,粉碎了外界總是將香港足球員當作「少爺兵」的負面印象。
10年過後,阿超選擇返回上海,他說下一步是由青訓工作做起:「由於孫吉主力做基層青訓,他想找信得過的人來幫忙,因此我們聯絡之後便決定合作,我會去上海做足球學校的技術總監,目標是在8年內培養一批好苗子上場。我們近期去了西班牙,參觀名帥迪保斯基開設的足球學校,了解外地的運作模式。」
吳偉超於1998年在快譯通出道,2001年北上廣東名峰卻又兜轉地以香雪製藥之名回香港參賽,2002年由中甲廣州香雪開始,此後經過南京有有(2004)、上海中邦(2005)、上海申花(2006至2008)及杭州綠城(2009至2010),這是吳偉超的第1次北上之旅,21至29歲,他的黃金歲月都在內地足壇度過。
阿超第1次北上,背後動力是源自青少年時代的夢想,希望有朝一日被訪問然後登在報紙上,讓別人知道香港有一個叫做吳偉超的足球員可以踢出頭。這些說話,可能阿超以前早就已經在其他訪問中提過,但重提舊事有時會越講越多,阿超憶述:「16、7歲出外踢足球,亞少盃、亞青盃,以往還以為在香港體院訓練已經是最好,怎料出到外面踢學界賽對印尼竟然輸了1:4。後來又有機會和文劍虹去英國修咸頓跟操,見到拿鐵斯在訓練前後一小時總是自己加練再加練,那段時間才了解原來外面世界是這樣大,差距真的很多。」
目光不止放在香港足球壇,阿超早早有跳出去闖的決心,雖然他仍然未知道到底要甚麼方法才可以闖出香港。在快譯通出道踢職業之前,他總是每一個早上都會自己土法加操練衝刺跑,在顯徑一段斜路跑足5次,4分鐘跑上、10多分鐘跑落,在不為人知道的角落一直努力:「每一次跑斜路都是要一口氣衝上去,一旦在衝刺時停下來便跑不上去了。記得那時大約17歲,即使最熱天氣都照樣去跑,現在回想好似白癡一樣,但練完之後再回球會操練,感覺上力特別快。成功的人總是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下苦功,這一點我一直都如此相信著。」
每踢一隊波,阿超總是將正選中堅當成假想敵,一邊和他暗中較量,一邊努力做好自己。但運動員也是一個人,凡人都會有惰性,吳偉超都不例外:「感覺有時候身邊好像有天使和魔鬼,天使叫你繼續練習,魔鬼叫你停下來。我記得以前有位同期隊友叫阿峰,他在富力踢過門將位置,他和我一樣也有過自言自語的習慣。」
訓練不是最難,最難是能否搶到正選,是否有人事關係影響上場機會,甚至可能本身加盟班底已經非常牢固,根本用不著你這一個人。2011至2012年,吳偉超應時任南華足主羅傑承的誠意邀請回來加盟「少林寺」,可惜種種原因上陣機會不多,改投飛馬同樣諸事不順,但是他竟然在2013年再獲招手北上中甲球隊天津松江(後易名天津權健),第2次北上的難度比起第1次更加困難。
「第2次返內地踢足球,感覺又和第1次不同,第1次時是21歲,後生又有衝勁,第2次北上是已經是31歲了。當年在南華不是經常上陣,很多質疑聲音,但反而這件事情又給予我動力,想踢出水平再次爭正選。職業球壇從來不講公平,主要是看實力。記得2009年離開申花轉去杭州綠城,當時他們本身的班底踢得很順,有3至4個月我連大名單都不入,每星期練完波之後呆等又呆等。試過有一至兩個星期經常晚上打機,後來起身洗面照照自己的樣子,怎麼會是這樣頹廢?痛定思痛,我決心再次付出努力去爭正選,總算讓我再次擠入出場名單。」吳偉超說。
阿超表示,他曾經和現時效力傑志的李毅凱講過,想要在外面立足比想像中困難得多,有時候機會不知道何時到來,就好像阿超一直重視申花的機會一樣:「回過頭來看,申花應該是我一生人之中最重要的機會,沒有人知道我準備了幾長時間,機會只有一次,而且候選人可能不止我一個。只得一次機會,沒有NG、沒有Take 2。好像我在Facebook看過的一句話,自己做好,別人給予機會,最後是看上天會否成就你。我們唯一做到的事情,就是不要錯過任何一次機會,當它來到的時候,你一定要踩得到那一步。」
24歲時,吳偉超得到來自上海申花的機會,自此改寫命運。36歲時,吳偉超得到上海青訓工作的機會,12年後準備在上海開始新一章。沒有人會拿著地圖告訴你生命應該怎麼走,大家都是跌跌碰碰地走出一條路。欲無後悔須修己,各有前因莫羨人。36歲的阿超準備在上海開展新一章,在工作以外還有一件家庭任務,是父母恨抱孫,阿超淡定地說:「學爸爸所言,順其自然吧。如果可以,當然1仔1女最好,始終一個人長大太過孤獨,有兄弟姊妹成長會比較懂得照顧身邊人,應該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