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要連貫的單車徑

顏汶羽

顏汶羽,33歲,擔任民建聯副秘書長及觀塘區議員,正修讀嶺南大學經濟學博士課程,一直對政策研究深感興趣,專注於青年、教育、人力資源、培訓及就業議題。

青年民建聯一直希望政府加強推動單車友善政策,讓市民更方便使用單車作為代步工具,體會更多環保出行的好處,配合現時提倡的「低碳生活」。單車友善政策是制訂完善城市單車配套措施和規劃,讓市民在便利和安全環境下以單車代步,包括設置單車徑、停泊設施等。

政府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會繼續在新市鎮及新發展區建設單車友善環境,發展單車徑網絡和改善現有單車配套設施,促進單車作為綠色短途代步工具。

現時,由於各區的單車徑網絡大多是獨立分段建成,因此很多單車徑都缺乏連續性及造成迂迴情況,令騎單車的市民需要下車推單車經過斷續路段,然後在下一段單車徑重新騎上單車或需要循更長的途徑前往目的地,對市民造成不便。

(資料圖片)

其實政府於2008年便公佈推展新界單車徑網絡,計劃建造一條貫通新界東西的單車徑,由馬鞍山至荃灣。但至今仍有多個路段均出現工程延誤的情況,導致區內的單車徑網絡未有連接到單車主幹道或區內主要匯聚地點。

青年民建聯要求政府盡快完成興建長22公里的荃灣至屯門段及長60公里的屯門至馬鞍山段,以貫通新界東西的單車徑網絡,讓市民盡早能在新界東西使用單車往返。

其次,現時各區的公眾單車泊位供不應求,亦有部分泊位長期被廢棄單車佔用,造成嚴重的違泊單車問題。筆者建議政府應考慮於公共空間加建更多單車泊位,例如是使用率低的行人路或花槽間空間。此外,政府也可考慮活化低使用率的單車泊位,例如引入創新科技或提供更多指示牌,提示騎單車市民前往停泊單車,增加其使用率。

再者,現時各區的單車配套設施不足,使用者難以用單車作為旅程的首程或尾程的接駁交通工具,例如單車徑上缺乏或未有足夠方向指示牌及路線圖,提示目的地或單車停泊地方;又或單車徑太狹窄及位置不當的金屬標柱增加意外機會。我們建議政府應於單車徑上提供更多的指示牌及多以當區地標作目的地指示,並且考慮將使用率低的行車線或行人路改建為單車徑,及於潛在危險的單車徑路面塗上路標,以提醒騎單車市民,以提升安全。

最後,除新界外,筆者也建議政府於港九海濱地帶興建更多單車徑網絡,讓市民在九龍及港島也有機會體會環保出行的好處。例如政府早前於觀塘海濱花園設立全港首個「人車共融」概念的通道,採用行人同單車共融概念,並利用通道上AI科技偵測突發意外及安排人流管理,我們希望共融通道概念日後能延伸至其他地區。

顏汶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