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ot or stick? 獎或罰?

陳慧蕊

由律師搖身搞社企,Elite Thai Boxing & Fitness Ltd,學習營造精英解決社會問題,令自己及大家都更年輕、健康、快樂!

教育下一代要獎或罰乃老生常談的問題。當子女或學生做錯事時,應立即斥其不是,還是循循善誘?出自傳統學校的我觀察到,本地教育較重中國傳統文化,也就是說要 “聽教聽話,唔聽就鬧”,做一個跟隨者。而我的兒子讀的國際學校相對下則較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Elite Thai Boxing主力幫助之邊緣青年。

我認為教育應以尊重為本,尊重學生,學生尊重自己,自會向好。早前到一間本地名校進行通識教育,老師因學生遲到十分鐘,在我的面前開始訓話,當時我選擇離場。當然,守時是美德,亦是尊重講者的表現。但如同家長當街鬧仔,學生又有否受到尊重?

現在的社會講求創新,如同我的社企實行社會創新 (social innovation),需要的是有創造力和領導力的年輕人,而不是戰戰兢兢,循規蹈矩的跟隨者。如果一錯就罵,年輕人就會變得不敢問,不敢試,只會走前人走過的路,複製既有的 “成功模式“。久而久之這種教育模式會培育出一種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相信能力天註定,做事成敗反映能力高低,事情失敗就是個人失敗。現在許多年輕人達不到社會對成功人士之標準而自揄 “廢青”,“一事無成”,反映這種心態使人變得消極,自信心低落,埋沒潛能。

反之,成長心態 (growth mindset)更合時宜。在求新求變的大環境下,舊路不通,就要發掘新路。假若一遇到挫敗便否定自己一切,便不會發現自己亦有優點,只要改變方法,條條大路通羅馬。就如所謂 “邊緣青年”,何謂主流,何謂邊緣?是不是我們把大家慣用的一套標準強加於這些年輕人身上,然後標籤他們為邊緣人士?這些“邊青”不上大學,不做醫生律師銀行家,走自己的路,就是失敗的人嗎?

年輕人的想法絕對值得尊重,因為只有失敗的方法,沒有失敗的人。

陳慧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