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凌,可以正面走出去嗎?
嚴重或身體上虐待的欺凌,當然要向父母、教師甚至警方求助。但「玩下姐」的言語或精神欺凌、被人叫花名的,可以如何反應呢?
搵老師?可能會畀人話篤背脊、擦鞋仔;搵社工?可能會畀人話玻璃心、糯米糍;搵屋企人?可能會畀人話裙腳仔、掌上明珠⋯⋯難聽的說話比以往更甚,令到被欺凌的人在被欺凌的過程中,不是不懂得尋求身邊的人幫助,而是害怕自己踏出求救一步,缺乏惹來更多非議的勇氣。
要面對欺凌事件,可能最終都要靠自己。咁不如嘗試化悲憤為力量,將欺凌轉化成為强化自己的機會...
首先,客觀分析一下被標籤的地方是否可以改善。我身體太弱所以被叫孱仔?我可以做多些運動令身體強健起來嗎?讀書成績失手所以被叫白痴?我可以更努力讀好書嗎?說不定我改善後可以返過來多謝欺凌者的反面激勵呢!
其次是擴闊自己生活圈子。人生與打機不一樣,不是打到卡關,Gameover便可以重新開始,而是要吸收經驗,繼續前行,或走另一個方向發展。這世界其實很大;欺凌者的世界容不下你,可以尋找進入其他人的世界。從最簡單的做運動、加入興趣班,打泰拳、跳舞、手作工藝;或甚至參加宗教聚會,在認識新朋友的同時,亦發掘到自己的長處及興趣,讓自己更有信心更開心面對人生。
面對欺凌,最重要的是不要從精神上的屈服,強化個人自身的思想正確,有內心的支柱。
英國人Harnaam雖為女性,但從青年時期開始長鬍鬚,受盡歧視和欺凌,即使踏入社會,仍受僱主和同事「不一樣」的對待。她也曾經為同輩的語言受困擾,並經常剃毛髮,當她長大後,受女攝影師邀請拍攝模特兒照,才令她意識到自己有著不一樣的美麗,而無須迎合別人的審美標準,建立自信。
我也希望你可以透過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分享「走出欺凌」的方法,讓更多人可以正面面對欺凌。
陳慧蕊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