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施政應更重民生
本屆政府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已經出爐,社會上不少市民對於特區未來一年的施政措施深表關注。為了解公眾對2018-19年度《施政報告》的意見,九龍社團聯會透過電話系統以隨機抽樣方法,進行了兩次民意調查。首階段於2018年8月20至9月7日期間進行,成功訪問了2826受訪者,並就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期望向政府提出建議;第二階段則在2018年11月1至16日進行,成功訪問了2392名受訪者,以期反映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滿意度。
對於今年的《施政報告》,分別有35.9%及14%的受訪者對表示「滿意」及表示「非常滿意」,較「不滿意」及「非常不滿意」的人數多出近一倍,反映香港市民整體滿意《施政報告》,認為當中的多數措施回應了民生訴求。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香港現時的失業率是2.8%,是逾20年來最低的水平,基本上達致全民就業。同時,這亦反映市場上缺乏額外的勞動力。尤其部分行業如餐飲、建築等長期缺乏人手。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推出更多的措施加強鼓勵女性、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等弱勢社群投入勞動市場,一方面能夠協助他們脫貧,另一方面也有助於香港的發展,釋放本地勞動力,幫助香港的市場發展。我們認為,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僱員再培訓局的工作,增加撥款,要求僱員再培訓局新增課程學額,推行更多培訓和支援項目,以支援弱勢社群投入勞動市場。
其次,政府在今年的《施政報告》延續及推出不同的社會保障措施,如「在職家庭津貼」、「長者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擴展長者生活津貼適用地方」等。我們都非常支持的,但市民亦期望政府能優化有關計劃,現時政府福利申請的入息資產審查較為複雜,如綜援、公屋、學生車船津貼、書簿津貼、交通津貼、醫療券、關愛基金等,往往使申請者需填寫多次的表格,並向不同的政府部門進行申請,造成工序繁鎖。我們建議政府可以檢討現行的社會保障計劃及措施,研究把有關的申請資格劃一,並簡化申請手續,讓申請者更為方便,推動基層福利服務發展。
再者,在教育政策方面,受訪者認為培訓職業專才(26.7%)及增加教育資助(26.2%)最有效提升香港教育環境。同時,亦有24.4%受訪者支持《施政報告》注資科研發展,9.8%的人認為改善教職員薪酬才有效提升香港教育環境。表示「無意見」的受訪者則佔12.9%。
培訓職業專才及增加國內及外地的實習計劃成為了就青年人政策的最受市民支持的政策。兩個政策的共通點也正正針對現時青年人面對的問題。香港青年人向上流動較弱,很多時是缺乏了職場的經驗,由校園轉到職場未能適應當中的競爭,令青年人頻頻轉工,亦未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理想事業將展方向。
同樣,現時香港教育制度單一,培訓人力資源單一。過去香港的職業教育課程因為副學士的產生而大幅減少,以致職業導向的專才大幅減少,形成市場上求過於供。相反,亦令大學生的供應供過於求,形成薪酬升幅放緩。
培訓職業專才方面,政府應強化職業導向的課程,重新就高級文憑及副學士的家位作出清晰的安排,令人力資源的培訓更多樣化,亦令勞工市場的供應重回平衡點。另外,政府應大幅增加國內及外地的實習計劃,特別應就海外實習設立資助計劃,令更多青年團體可善用自身的網絡,為青年人提供各種各樣的實習空缺,令青年人有更多機會和平台。在學習的階段便增加自己對職場及行業的認識,為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有更清晰的路向。
因此,政府要進一步從民生政策入手,解決香港市民面對的問題。筆者相信特區政府是掌握問題,只要能對症下藥,便能順應民意而行。
顏汶羽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