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六蚊做體檢 有噱頭更有來頭
香港醫療券制度於2009年推出,最初醫療券金額只有250港元,調整至現時向65歲以上長者每年發放2000港元醫療券,但據統計,雖然醫療券金額都在持續增加,使用率亦高達90%,但依然未能減輕香港醫療壓力。
而內地在這種基層健康服務,則大不一樣。雖然內地的醫院床位不足,但醫療資源對比香港來說尚算充裕。我曾經到內地的一些社區衛生中心考察過,地方不大,但西醫科、中醫科、檢驗室、婦科、藥房一應俱全,來者大多是附近的居民,以長者為主。據負責人介紹,社區衛生中心主要處理市民普通的醫療需求,例如感冒發燒,以及「治未病」。
「治未病」源於中醫,他們認為,醫療之根本在於救死扶傷,保健的目的則是未病先防。而由此衍生不同的服務和產品,大多富有「現代科技」感。前段時間,我在參加由廣東省養老服務協會舉辦的廣東省養老服務高峰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養老產業實戰論壇中,發現了一樣一款非常有趣的「治未病」的簡易快速體檢。
在這項體檢是一款全球首創的中醫面診科技產品,整個體檢過程僅需要十五秒。我亦有嘗試體驗,首先使用微信支付人民幣6元,然後按照提示面向攝像頭和抓緊金屬扶手,等候片刻便完成了體檢。據介紹,機器人是使用面容分析以及生物電的方式,實現中醫「望、聞、問、切」四個診斷步驟,對人體進行初步的中醫診斷,給出測試者各個臟器的檢測結果,再而給出「治未病」的建議,而所有的檢查報告,會發送至微信中。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6元可以說是微不足道,而這類型的快速體檢服務,相信是利用了薄利多銷的原理。以此推行,相信很容易像當年內地「滴滴打車」一樣,能快速佔領大份額的市場。
治未病的確是未來醫療護理發展的方向,但需要有富餘的醫療配套,而在香港這個公立醫院要大排長龍的地區,較難實現。這類對人體進行初步診斷的機器人,可以更加方便地讓市民瞭解自身體質,很容易普及,相信會有很大的市場前景。但我認為,他們給出的結論只能作為參考的依據,具體情況還是需要透過專業醫生的診斷。
關志康
** 博客文章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公司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