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生」常談

陳曉峰

律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老書生「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不合時宜 !

新潮一點的「老」師及學「生」,可在具啟發性輕鬆的氣氛下多溝通,互相學習、研究,在社會縮影的大學「沙盒」裡長知識、學修養、學從失敗中站起來,建立起鞏固的「道德指針」(moral compass) 邁向理想 !

資料圖片

筆者最近到北大教學,校方本為我準備了酒店,但我要求住在校園裡體驗學生的生活。 到步後校方還是安排我住在外國留學生宿舍,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幾乎沒有窗口,晚上還有「螞蟻奇兵」相伴。對此經驗,外地來的老師話我傻,既然有酒店補貼,為什麼不「即搬」? 內地生聽了也感到愕然 ! 因為他們宿舍是四個學生共處一間細房瞓「碌架床」,窗口用來晾衫,都在艱苦中發奮求學,不妒忌,不排外。

在香港,每年約有五至六萬名中六畢業生,其中大概有一千多名能成功留港或放洋修讀法律系;其後約有八百名入讀PCLL課程,最後大概只有四百名能夠成功取得事務律師見習合同,包括大約一百份起薪點較高的國際級律師事務所合約。 在香港跟中、大學生分享這些數據前,要先考慮這些資訊會帶來壓力、傲氣、還是起到激勵作用 !? 對於北大法學院的碩士研究學生來說,絕對是後者。雖然全國每年只有大約四百個尖子能夠取得入學資格,但是學生們卻一點也不驕傲,不嫌棄老師的「普通話」普通,堅持勤奮好學、充實自己。

在課堂裡,我用現實及虛構的案例,請學生們分組代入「買家」及「賣家」的角色,體驗律師如何協助企業「引進來」、「走出去」, 並領略跨國收購合併常遇到的難題及「攻防戰 」。學生們都非常認真、進取,令老師「老」懷欣慰,份外高興!

恩切期待著莘莘學子早日學成創業,若將來到香港發展,希望他們想起我,正是他朝相逢也投緣 !

 

Tagged: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