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金近億人仔的WTA深圳總決賽落幕 大灣區網球異軍突起同北京山海三足鼎立

UP_PT @ UPower

缺乏本土明星選手是最大問題。

11月3日,澳洲名將艾殊莉·芭迪在已鎖定年終世界第一的情況下,戰勝衛冕冠軍烏克蘭的伊莉娜·斯維托莉娜,問鼎2019WTA深圳總決賽冠軍,獨攬442萬美金的冠軍獎金。從9月中旬2019美網後到WTA深圳總決賽,長達一個半月的「中國網球賽季」也落下帷幕。在眾多比賽中,以深圳WTA總決賽為代表的大灣區地區網球賽事異軍突起,與北京的中網、上海大師賽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相比國內老牌賽事,新興的大灣區地區擁有地理位置、政府政策和贊助商的支持,但同樣面臨著本土球星缺失、賽事資源未能整合的問題。

網上圖片
芭迪。AP圖片

波士頓馬拉松、洛杉磯湖人隊…….這些體育賽事和球隊都將代表的城市推向了世界。5年前,WTA超級精英賽落戶珠海,產後復出的李娜擔任賽事形像大使,借助李娜的影響力,球迷的注意力都聚集在珠海。隨著珠海WTA超級精英賽、澳網亞太區外卡賽的舉行,加上今年9月底珠海更首次舉辦ATP250賽事,通過網球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體育名片。借助網球這個國際化的運動,宣傳珠海也成為賽事的重要任務之一。WTA珠海精英賽走過5年,盡管後有深圳WTA總決賽,但珠海仍有心繼續與WTA方面合作。

在WTA珠海精英賽接近尾聲時,WTA深圳總決賽拉開了帷幕。當年能從眾多候選城市中勝出,深圳承諾的1400萬美元總獎金自然是關鍵。這一數字比2018年在新加坡舉辦時的700萬美元多了一倍,也將超越在倫敦舉辦的男子ATP總決賽750萬美元的總獎金。不僅超越歷年男、女總決賽,即使四大滿貫中冠軍獎金最高的美網賽冠軍獎金高達385萬美元,但也在深圳WTA總決賽之下。除了大手筆的獎金,今年深圳WTA總決賽被放在改造後的深圳灣體育館,三年後,賽事將移至福田,全新修建的網球館將正式投入使用。WTA的CEO斯蒂夫·西蒙曾表示,最後選擇深圳,是因為這座城市對賽事整體的支持以及配套都很完備,包括會為賽事建造一個可以容納萬人的網球室內場館。

網上圖片

以上這些都和當地政府的支持有很大的關系。根據《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與國際體育組織簽約並確定在深圳連續舉辦3 屆以上的國際性單項體育賽事,按項目類別、賽事等級、競技水平、影響力、辦賽支出等,專項資金可給予每次不超過1500 萬元的辦賽資助。

WTA深圳總決賽期間,盡管因傷退賽,但日本混血名將大阪直美仍是最受矚目的明星。包括總冠名商在內(同樣也是大阪直美的個人贊助商),總決賽的日本贊助商、供應商就有3家。此前某意大利食品品牌是費達拿的贊助商,也一直贊助上海大師賽,在接受采訪就很直接的表示,費達拿參加哪站比賽,他們就會在這站比賽中投入市場經費。深圳總決賽能夠獲得日本贊助商的青睞,大阪直美的作用至關重要。

賽事日本贊助商與大阪直美合影。網上圖片

在深圳,22歲的大阪直美一直說,李娜是自己的偶像。WTA和網球基礎在中國能有如此盛世和飛躍的發展,中國女網黃金一代功不可沒。以李娜、鄭潔為代表的中國女網選手在過去十年大滿貫賽場連創佳績,積累了大批球迷,網球運動也得到更多來此贊助商和政府的支持。

如今,中國大陸地區WTA賽事已經達到9站,從WTA國際賽到總決賽,各個級別的賽事都擁有;然而,在李娜、鄭潔之後,中國女網的新高度依舊沒有出現。今年總決賽,中國女單排名最高的王薔(世界排名22位)未能入圍,中國金花張帥和徐一幡都只參加雙打比賽,張帥與斯托瑟的組合最終止步半決賽。

新華網圖片

沒有本土單打選手,關注度自然會受到影響。在後有深圳總決賽的「夾擊」下,珠海WTA精英賽仍希望續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WTA為精英賽舉辦地所在的網協提供了單打外卡,這讓中國金花可以與頂級選手對陣,也可以吸引了更多關注。去年精英賽,中國金花王薔就闖入決賽,當時決賽現場5000人的場館幾乎滿場;今年精英賽,持外卡出戰的中國金花鄭賽賽也一路闖入單打四強。

WTA總決賽期間,作為明日之星導師鄭潔現身賽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鄭潔卻難得冷靜的看待了如今賽事擁擠的情況,她說:「在賽事之外,中國能否持續發掘自己的明星選手,才能讓這項運動在中國更好的走下去。」

網上圖片

盡管短時間內挖掘本土頂級球星的希望不大,但通過過去十年的積累,中國網球人口的確有了可觀的增長。TF近期發布了一份全新的世界網球人口普查報告,以過去一年間至少打過一次網球為標准,全球的網球人口總數為8700萬人,中國的網球人口已經達到總數的近1/4,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除了大手筆的資金支持,WTA方面也承認,選擇深圳承辦總決賽,也十分看重深圳的1200萬人口以及珠三角6800萬人口中潛藏的未來。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最早的省份,因為歷史和地域優勢,比鄰香港的廣東地區最早接觸到職業體育運動,職業聯賽和體育產業也在這裡萌芽。這期間職業化程度頗高的網球運動和賽事也率先登陸。

網上圖片

珠海有ATP250賽和WTA精英賽、深圳有WTA總決賽、廣州有廣網,香港也有WTA巡回賽……1小時生活圈裡,賽事間肯定有競爭,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大家賽事更完善做得更好,對網球產業有所幫助。近年來,大灣區協同發展的理念也在廣東體育圈成為發展方向。在這一點上,美網系列賽或許是大灣區內網球賽事的借鑒範本。

四大滿貫之一的美網一直是最賺錢的大滿貫,除了美國完善的體育產業做依托。進入21世紀,美網最大的創意就是2004年推出了美網系列賽(US Open Series)。這個系列賽從7月中旬開始,到9月初結束,在美網之前,以兩項冠軍積分為1000分的賽事(羅傑斯杯和辛辛那提公開賽)為主干,吸引在北美(主要是美國)的其他若干項男子和女子的冠軍積分較低賽事的系列賽。

網上圖片

美網系列賽總體上鼓勵世界各地的高手到北美參賽,從而推動了收視率、贊助費的攀升。要進入美網系列賽的積分系統,選手至少要參與2項及以上的比賽,積分累計列男單、女單前3名的選手,能獲得額外的獎金。

到2019賽季,中國大陸地區的WTA和ATP賽事已經達到12站。各項賽季級別不同,發展階段不一,且沒有美網這樣的大滿貫賽事作為依托,很難讓所有賽事進入一個體系內。但因為地緣優勢,大灣區內的網球賽事若能借鑒美網系列賽模式,或許能在眾多國內賽事中,集體異軍突起。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