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懂體育」的中國女生成為了東京奧運火炬手

GGWP @ UPower

真誠溝通和相互理解,是連接各國人心和文化交融的橋樑。

東京奧運延期後,奧運聖火已經被放置在一個「秘密地點」保存。對於那些東京奧運火炬手來說,傳遞奧運精神的夢想只能靜待來年。在等待的人群中,一位火炬手卻顯得與眾不同。她不是運動員或知名人士,甚至對體育本身也是一知半解,但卻曾在東京奧組委官網的首頁新聞中佔據重要位置。

侯嘉怡 網上圖片

這名「不合規」的火炬手是來自中國的27歲侯嘉怡,她從2018年從美國研究生畢業之後就前往了日本工作。目前,她在日本櫪木縣的一家德國企業擔任工程師的職務。對於奧運的延期,侯嘉怡坦言自己難免會感到有些遺憾,但她連接世界的雄心只不過推後了一年,「明年我還會擔任火炬手。」

「又重新開始count down了。」在愚人節這一天,侯嘉怡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寫道,並配了一張倒計時牌的照片,上面寫著「距離東京奧運會開幕還有478天」……一切彷彿又回到了起點。

侯嘉怡拍攝的東京奧運會倒計時鐘。

受奧運延期影響,計劃於3月26日進行的奧運聖火傳遞也被取消。不過,日本奧組委隨後決定聖火將於4月2日在福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展覽——這座曾飽受核災難的城市是本次聖火傳遞的首站。「我看到新聞有說聖火將在福島展覽一個月,覺得自己離那裡也不遠遠就開車去看了。」在4月4日奧運聖火展出的2天后,侯嘉怡從櫪木縣驅車3小時抵達福島國家足球中心。

與侯嘉怡一樣,不少日本民眾都來此一睹聖火的「真容」。只不過為避免出現人員密集的情況,聖火展覽館內採取了嚴格的入場措施,「我感覺這裡的防護措施還是做得挺到位的。」按照規定,每次只有6人能夠進入館內觀看聖火,且每個參觀者之間也必須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停留觀看不得超過30秒。此外,每個人還必須佩戴口罩,且在進館之前必須給雙手消毒。

「雖然30秒感覺有點短,但能近距離看到火種燈還是蠻有意思的。」侯嘉怡回憶著當時的情景,「很多福島當地的人都去了,感覺能以這樣的形式帶給他們希望也是挺好的。」身為火炬手的侯嘉怡無疑是幸運的,雖然她只是遠遠地望著聖火,卻比大多數人更近距離的感受到了這份神聖。然而,不久後,聖火展覽就因疫情的嚴峻被緊急叫停……

侯嘉怡(中)擔任里約奧運志願者。

侯嘉怡曾特意前往了自己火炬傳遞的地方,「每個火炬手大概200米的路程,需要在3分鐘之內跑完。」別看只有這短短200米的路程——成為一名奧運火炬手的條件遠比奧運志願者的條件要苛刻很多,往往都是本國體育界和其他領域的知名人士。例如,日本超人氣明星石原里美就是東京奧運會的聖火大使,將參與到聖火的傳遞中。

相比之下,同樣是火炬手的侯嘉怡既不是日本知名人士,也不是運動員。據東京奧組委的不完全統計,在共計10000名的火炬手中,中國籍佔比約0.2%。那麼,這個27歲的中國姑娘憑什麼被選為在日本本土進行火炬傳遞的「天選之人」?

「可能是一不小心就被選上了吧。」對於自己的這個「萬里挑一」的火炬手身份,侯嘉怡顯得很謙虛,她原本要參加的是日本國內傳遞的第二站——位於本州島中部的栃木縣火炬接力。按照東京奧運會的規則,火炬手的公開招募有多種途徑。比如,可以向當地政府直接報名,也可以通過奧運會贊助商和保險公司進行報名,此外組委會還會有自己的推薦名額。

侯嘉怡是通過向櫪木縣政府報名這一途徑。原因也很簡單,她在這裡的一家德國機械製造企業工作了兩年,「我工作生活現在都在這裡,我也確實想為這裡做點什麼。」因此,在奧運會火炬手的申報理由那一欄,侯嘉怡寫下:「希望能通過成為火炬手來宣傳這裡的魅力。」東京奧組委也正是看中了這一點和她的經歷——向全日本乃至世界宣傳本土自然人文風貌。

日本女星石原里美參與東京奧運聖火傳遞彩排。

實際上,這屆奧運會的聖火傳遞原本就「命運多舛」——原計劃在希臘舉行的火炬接力僅舉行了一天就被終止,交接儀式上的表演也被全部取消,甚至火炬在抵達日本後被狂風兩次吹滅……對於疫情之下的聖火,侯嘉怡十分冷靜,她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應該再進行火炬傳遞,「如果說我感染了,又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傳染給了別人,我個人認為是非常不值得的。」

侯嘉怡表示,「火炬傳遞是雙向的,它不僅是向世界傳達日本舉辦奧運會的決心,同時也要為本國民眾負責。如果疫情擴散的話,首先應該考慮的是人。所以,宣布延期我反而覺得算是鬆了一口氣了。」儘管今年參加火炬手的願望落了空,但東京奧組委向這些火炬手保證,他們明年可以繼續參與火炬傳遞,「據我了解,日本大部分的火炬手還是願意等待的,我自己也是這樣。 」

網上圖片

與大多數「90」後一樣,侯嘉怡有著獨屬於這一代年輕人的特質:與過去的幾輩相比,他們往往有著鮮明的自我和獨立意識,也有著更為寬廣的眼界,以及更為遠大的雄心。侯嘉怡1993年出生於河南鄭州,早在17歲時她便離家前往美國念高中,並獲得了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碩士學位。正是這段國外的求學經歷,讓這個中國姑娘與奧運會結緣。

與大多數美國學生一樣,侯嘉怡也希望有「Gap Year」來增添自己的閱歷。因此,她從大一(2013年)時就開始留意著各種志願活動,「這樣可以讓我更快的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恰好這個時候索契冬奧會正在招募志願者,侯嘉怡便報了名並做了三個月的志願者。這一次的奧運經歷令她感觸頗深,「我認為這不僅僅是體育賽事,而更多的是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雖然平時不太關注體育,但侯嘉怡還是被奧運精神所震撼到了。在那屆冬奧會上,當張虹為中國速滑奪得冬奧歷史首金的時候,她也不由地跟著自豪和激動起來。

奧運會有股無形的魅力令侯嘉怡十分「上頭」。在此之後,她再次成為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志願者,並且還組建了國內的志願者組織,幫助更多有志於服務奧運的中國人去實現夢想。「做志願者的時候,是別人告訴你他需要什麼幫助,然後你去幫助他;但是做火炬手的話,更多時候想的是我能為別人做什麼,可能會主動去考慮的時候多一些。」

當然,侯嘉怡並不滿足於此,她想通過不同的經歷來獲得豐富的人生體驗。「我希望自己不光能成為日本和中國之間溝通的橋樑,我更希望自己能夠成為聯通世界的橋樑。」

Facebook Convers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