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許昕成長為成熟主將 時間年齡都不是衝擊奧運的阻力
面對奧運推遲,許昕言簡意賅地說 :「時間和年齡都不會成為我衝擊奧運夢想的阻力。」
沒有什麼能成為一個成熟男人為家庭、為夢想去奮鬥的阻力。當球迷重新了解許昕的成長故事,這個樂觀開朗、言出必行、充滿創造力的直板少年,性格中的韌性似乎從沒有過改變。
許昕讀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班裡來了幾個老師,組織小朋友們做游戲,許昕跑得最快,反應最靈敏。後來他才知道這是一個測驗,在他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已經被徐州市少華街小學的老師挑中。這所小學的乒乓球隊在當地挺有名氣,許昕從此拿起了乒乓球拍,「但當時的想法只是讓我打球我就打唄」。
在母親記憶中,小時候的許昕每天回家都要講很多學乒乓球的趣事,有時候吃著吃著飯突然把碗和筷子一放,做幾個新學的發球動作。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許昕去徐州市體校打球,那段日子裡羅永紅記得最清楚的是許昕不用接送了,開始自己騎車上學,自己去體校打球,晚上自己回家,非常獨立。
上到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許昕去了南京,被體校推薦到江蘇隊,當時在南京負責青少年訓練的湯志賢教練一眼就相中了那個天賦很好的少年。「當時我去隊裡的時候,印像特別深刻,隊裡有9張球台, 許昕在第5張,接發球時一碰就是一個短球,手上的感覺特別好,因為當時擺短這個技術對小孩來說是很難的。我當時感覺他手上感覺好,打雙打不成問題,一個想法冒在我腦子裡 :江蘇隊的梯隊建設不缺後備人才了。」真正讓湯志賢覺得這個小孩與眾不同,是在看到他打比賽以後,「許昕的特點是對比賽特別感興趣,一到比賽就全身是勁兒,而且他不會隨便放棄,這個是他從小的習慣,很少有遇到困難就放棄的時候」。
2001年業余體校的南北總決賽, 還在江蘇打球的許昕說他要打進前六名,湯志賢和其他幾個教練都覺得很搞笑。「他隊內比賽都很難打進前六,我們根本沒把他說的話當回事,結果那次比賽在我們誰都沒給他做過場外的情況下,他真的打了第六,這件事給我的震驚很大,這場球之後, 我才真正關注許昕」。
後來,許昕跟隨湯志賢教練來到上海,進入曹燕華乒乓球學校繼續學球。曹乒當時的條件挺艱苦,訓練館沒有冷氣,夏天的時候室內達到44度。2002年上海市運動會,由許昕、胡冰濤和尚坤組成的曹乒隊獲得全部8個項目中的 7 枚金牌,這 7 塊金牌燃起了曹燕華建立一線專業隊的念頭。2003年9月,許昕正式成為曹燕華乒乓球俱樂部一線隊伍中的一員。
多年後,湯志賢再次談起許昕時感慨道 :「許昕能夠走出來非常不容易,尤其剛來上海,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到哪都一樣,當初不行,做這個決定的時候肯定看不到今天的樣子。江蘇省當時要讓許昕進隊,很多人可能就滿足了,但許昕家就一直選擇在上海。現在許昕能夠成為國家隊的成員,背後不知道有多少個岔路口,走錯了一個,或者哪個因為不堅定而錯過了,都沒有今天的許昕。」
即使是天才少年,成長道路上也必然少不了汗水與努力的堆積,少不了每一次抉擇時的堅定,少不了面對「選擇題」時的擔當。一個個堅決的選擇和堅實的腳印,都造就了現在的許昕。
2006年2月許昕進入國家二隊,10月便進入國家一隊。當時秦志戩就問他 :「你近期的目標是什麼?」許昕回答:「2009年全運會跟大力一起拿全運會雙打冠軍。」秦志戩接著問:「你想過2007 年世乒賽能參賽嗎?」許昕直愣愣地說:「沒有。」但2007年的世乒賽許昕真打上了。到2009年的時候, 許昕實現了自己當年的願望,和王勵勤一起獲得了全運會雙打冠軍,接著他被選入世界杯團體賽陣容。
說起世界杯,許昕第一反應是決賽他只打了一場雙打。比賽前劉國梁問他:「你決賽跟他們打感覺怎麼樣 ? 」 許昕回答:「 跟柳承敏 , 我贏了; 跟朱世赫,我也贏了;跟吳尚垠沒打過,但是他打左手的能力比打右手要稍微差一些。」劉國梁再問:「你覺得你打什麼位置好?」許昕回答:「都行。」許昕當時的意思,不是打誰他都無所謂,而是感覺這三個人我誰都可以贏。「但是在教練眼裡,可能我這麼回答屬於沒有特別強的欲望想打前兩場,最後我就打了一場雙打。所以那個世界冠軍,贏下來我也沒怎麼興奮」。
2009年許昕的成績有目共睹,隊內大循環打得生龍活虎,得到劉國梁「讓我看到了希望和驚喜」 的高度評價,為自己爭取到了隊內主力的位置;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就收獲一枚雙打銀牌 ;緊接著是全運會男雙冠軍,世界杯團體冠軍,亞洲錦標賽男團、男雙冠軍,東亞運動會男團、男單、男雙冠軍。
許昕覺得2009年自己最大的變化是聽到別人的表揚,學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了,批評的聲音反而能牢牢記住,這跟以前他的性格正相反。
許昕說自己不是那種會因為在決賽中輸球而崩潰的人,比起輸球,不讓他上場對他打擊更大,這意味著連輸的機會都沒有,這對許昕而言才是崩潰。許昕一直對莫斯科那場決賽耿耿於懷,記得當時采訪他的時候,他就來來回回說「沒上場」這句話。「我總在想,如果我真到決賽場上輸了,我並不怕那個陰影會跟著我很長時間,而是更怕最後沒讓我上場, 這個陰影會影響我更長。」
從莫斯科回來打聯賽的許昕完全不在狀態,他說那段時間自己就像在夢游,滿腦子都是沒能上場的世乒賽決賽。「我腦子就根本想不進去打球,就是在想世界比賽沒上場,想著怎麼第一個打出來,最後沒上。也可能因為第一個打出來,那種心態不一樣, 像馬琳熬了四次,一直在輸,最後贏了。其實機會也是在我手中,也沒把握住吧,公開賽上那倆外國人是不能輸的,讓教練感覺我不夠穩定。」整個聯賽期間,許昕一直在這樣反反復復琢磨,整個人都非常迷茫,好像不是那個人們印像中瀟灑自信的小伙子。好在亞運會前的封閉訓練期間,許昕從夢游中醒了過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擺脫了迷茫,開始重新振作備戰2011年的直通比賽。
2011年,隊裡春節放假,大年三十回家,初二許昕就趕回北京恢復訓練。「其實早訓練並不是主要目的,就是想讓自己心態積極一些,有意識地去鞭策一下自己。」這頓鞭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站公開賽獲得兩站冠軍,將隊內好手贏了個遍,還4比0贏了主要對手波爾。
許昕當時在微博上說 :「誰跟馬琳住,誰能拿冠軍。也邪門了,陳玘和馬龍拿冠軍的時候也是跟馬琳住同屋。」同樣是打直板,許昕和馬琳有很多話說, 很多事可以探討,很多經驗可以學習。雖然拿了兩站公開賽冠軍,是劉國梁眼中公開賽打得最出彩的人,但是許昕對於自己的成績卻不滿意,「你看我第一站拿了冠軍,第二站就輸了;第三站拿了冠軍,第四站又輸了。雖說輸的都是自己人, 但確實是拿了冠軍以後,氣繃得可能就不像別人那樣緊吧」。能看到自己的問題,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一種進步。許昕覺得這次自己又長大了一點。
許昕就是這樣,有時候覺得他漫不經心,嘻嘻哈哈的,但是比賽時總能打得最出彩 ;有時候覺得他是人來瘋,又有時候覺得他是少年老成,什麼都算清楚了。總之他還是小時候那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小孩,這一點從未改變過。而看著他成長的人們,即使許昕輸球了, 也不會對他失望,因為知道他總會在以後的某一個時刻贏回來,在他身上,總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