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義執言縱橫四海 何鑑江出書論江湖

GGWP @ UPower

要數本地講波界一代宗師,何鑑江當之無愧。

何鑑江(右)與何靜江一生與本地足球結下不解緣。 受訪者圖片

何鑑江,本地資深足球評述員(俗稱:講波佬),也是體育傳媒界別老行尊,多年來都走在最前線工作。近日,何鑑江推出新書《一鑑江湖》,既是體育故事,更是見證香港人靈活多變、面對世代變遷的故事。

何鑑江,由上世紀1968年跟隨著名的足球評述員盧振喧及葉觀楫學師評述本地足球賽事,到後來和「阿叔」林尚義一起成為電台講波拍檔,後來領導香港電台賽馬組及體育組工作,再穿梭各大電視台參加體育節目,由70年代去到90年代,他一直伴隨著本地體壇成長。

省港盃足球賽,何氏兄弟在人海中講波,熱鬧非常。 受訪者圖片

今次推出自傳類書籍《一鑑江湖》,全書23章,由澳門成長篇、香港首二十年醫務署篇、踏入港台篇、獅子山下、我在電視台的日子,寫到最後3章工作態度、人生觀及我對香港足球,全部都由何鑑江親自執筆寫成,見文如見人,字裡行間會感受到何老鑑在工作上全力以赴、見招拆招,對於權貴從不依附的耿直性格。

70、80年代本地足球蓬勃發展,除了因為有精工、保路華、南華、愉園等各路好手交鋒,也有賴何鑑江、何靜江、林尚義等一眾講波佬在電台聲音直播,有時候將平平無奇的比賽形容得繪形繪聲。加上當年文字傳媒興旺,足球報道多如雨後春筍,連同1977年世界盃外圍賽小組出線、1985年世界盃外圍賽「519之役」香港隊作客北京贏中國隊,這些大場面何鑑江都是走在最前線做直播,不單是資深講波佬,也是本地資深體記,有份留下體壇歷史。

未入港台之前,何老鑑曾在醫護署工作,見盡生死。 受訪者圖片
1982年印度亞運,訪問中國跳水教練梁伯熙。 受訪者圖片
追隨香港足球隊南征北討。 受訪者圖片

行走江湖多年,為何來到2020年才出書寫故事?何鑑江這日坐在旺角倫敦大酒樓接受訪問,他說是因為老友江少多番邀請而決定動筆:「以前傾了3次都寫唔成,這次受到江少邀請終於決定動筆。江少本身做印刷,又有老闆贊助紙張,再找來傑拉德(已移民台灣的香港人)投資,結果終於成事。」

老鑑工作多年手腳勤快,每天不停地寫寫寫,再把舊相一併交給江少。此書所有成本、內文排版及紙張都是傑拉德投資,但排版及製作比較花時間,結果前後花了兩年多才有書面世,書名《一鑑江湖》是來自潘源良手筆,潘源良寫序時留下兩句「聲若洪鐘連環火炮 霹靂妙語大氣鋪陳」,完全活靈活現地令大家想像到何老鑑講波時的畫面。

首屆香港足球明星選舉。 受訪者圖片
受訪者圖片
香港為內地水災籌款,何鑑江身邊為後來北上中超發展的吳偉超。 受訪者圖片

何老鑑工作多年,每每念及推廣業界利益,香港足球明星選舉(1977/78年首辦)、事實也是由他當年在香港電台工作時和香港華人足球聯誼會發起,足總在第8屆開始才加入,後來更加吸引另一飲品公司加入舉辦香港傑出運動員選舉,並且請了何老鑑做顧問提供意見。

身為體育傳媒一份子,何老鑑始終心繫大眾利益,每遇不平事時都會據理力爭,未必每個人都會喜歡他的做法,但正氣的人都會佩服他的耿直,彷彿是武俠小說中俠骨柔情的鐵漢。

何鑑江曾在電影《波牛》中演出。 受訪者圖片
受訪者圖片
受訪者圖片
何老鑑曾在港台、商台、新城講波,也在無線、亞視及有線工作過,多年來敬業樂業。 受訪者圖片
90年代,何老鑑在國內甲A聯賽工作指導電視製作,走遍大江南北。 受訪者圖片

何鑑江成書萬字,到底有何道理想告訴年青人?老鑑說道:「做人最重要是有鬥志,處事要懂得『執生』,遇上困難唔好退縮,咩方法都要諗。同時,行走江湖記得幫人,好似當年我在新加坡睇電視講波是臨時『執生』,有賴當年TVB體育監製盧瀚貽出手幫忙,這些人緣都是平常累積回來。」

本網記者攝
開卷有益,老鑑新書的故事,也是香港社會的故事。 本網記者攝

識人好過識字,識做人,勝過識寫字。今代青年人面對的困難與上一代大為不同,但老鑑曾經面對過日本統治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時期,也經過香港70至90年代飛躍的歲月,至今逾80歲仍然精神抖擻,老行尊走歷江湖的智慧,絕對值得今代人再三細味。

Facebook Conversations